本钢记者站 韩爽爽 文 许海凌 摄
走进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本钢板材冷轧总厂“张勇技能大师工作站”,粗糙度仪、超声波测厚仪、镀层厚度检测仪、带钢反射率检测仪等先进设备仪器映入眼帘,站长张勇和副站长柯屹正围在电脑前专注地讨论着近期的重点工作。
张勇技能大师工作站于2017年正式成立,从曾经60平方米的集装箱工作站到如今225平方米的独立小楼,从成立时的8个人到现在的14个人,从最初单一的轧钢工种到轧钢工、钳工、电工、仪器仪表、计算机等多工种跨工序组合,6年时间里,该工作站快速发展,成为本钢基层职工开展工艺创新、专利发明和技术传承的重要基地。
在这里,不仅有张勇、柯屹这样享誉业内的本钢工匠,还有像叶方军、任仲、张义川、李洪洋、毛然、房晋、汤文峰等技术专家能手,其中辽宁工匠2人、本钢工匠2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5人,工作站内,满墙的荣誉证书和专利证书便是这6年时光的最好注释。
“我们因为热爱聚到一起,把技能大师工作站作为平台,传承工匠精神,不断攻克生产难题,开展职工培训。工作站里有我们的职业理想,更是精神寄托。”回想成立工作站的初衷,张勇感触颇深。
改善CDCM轧机负荷分配,优化压下率,有效提高轧制速度和轧制过程的稳定性;优化轧辊镀铬层厚度控制,使带钢反射率由50%提高到70%,满足高质量冷轧普碳产品的质量要求,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围绕汽车板和家电板产品实物找差距,明确攻关目标和改善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对罩式退火炉介质用量进行优化,为企业创造可观经济效益……张勇技能大师工作站成立时间虽不长,但已是硕果累累。
如今,伴随着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工作站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超乎想象,新产品研发层出不穷,但无论是好设备、好制度还是好工艺,要想真正实现产品质量稳定,都与一线操作工的能力水平息息相关,我们必须不断学习,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和行业进步的速度,引领带动基层职工不断提高技能水平,为企业提质增效做贡献。”张勇表示。
为此,张勇技能大师工作站想方设法提高职工技能培训实际效果,他们在站里引进冷轧机仿真模拟系统,通过计算机对冷轧工序酸轧机组运行全过程进行模拟操作。张勇带领驻站大师利用仿真系统对一线操作工进行专业指导,详细讲解前后工序的生产工艺要求,依据实际设备参数和经验判断修改模型设定、调控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张勇说:“对一线操作工来说必须要转变一种观念,那就是我们的职业要求不是能轧钢,而是轧好钢。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会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让大家去试错,亲身了解不同的操作方式所带来的巨大后果差异,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一线职工的责任感和对职业的敬畏心。”
据统计,张勇技能大师工作站成立以来,共组织开展科研项目10项、QC项目17项,申报专利20项,提出合理化建议18项,进行小改小革22项,发表论文26篇,开展培训1413人次,累计创效1.21亿元。“我们希望培养出更多具备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会动手、善思考的职业工匠,练就过硬本领,激发奋斗意志,让工匠精神在生产一线深深扎根。”面对未来,张勇深感责任重大,使命艰巨。
图片说明:
①张勇(右)在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硅钢单机架2号轧机主控室指导操作。
②张勇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技术创新新路径。
③张勇(左)与技能大师工作站成员开展业务研讨交流。
④技能大师工作站成员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
⑤张勇为职工进行冷轧机组仿真模拟操作指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