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人的“世界冠军”之路

——探访十获拔河世界冠军的鞍钢拔河队

本报记者 叶舟

为国出征:

十次登顶世界最高领奖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为国争光能力,让体育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

鞍钢拔河队组建近20年来,秉承着“在世界舞台上展示鞍钢工人力量”的信念奋勇拼搏、刻苦训练,不断创造佳绩。2008年至今,这支队伍先后7次代表中国出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得金牌百余枚,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10枚,为中国拔河运动取得了一次又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向世界展现了鞍钢力量、中国力量,为祖国争光、为鞍钢添彩。

“你们的精神将鼓舞鞍钢职工,立足岗位、奋勇拼搏,夺取首季生产经营‘开门红’,为新鞍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再创佳绩!”

2月20日,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专程来到鞍钢体育馆训练场,看望慰问刚刚从瑞典赫尔辛堡凯旋的鞍钢拔河队,祝贺代表中国出征的大力士们载誉归来。

就在9天前,农历正月初二,代表中国出征2024年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的鞍钢拔河队勇夺女子540公斤级金牌。时隔六年,五星红旗再次在世锦赛赛场升起,庄严雄壮的国歌再次奏响。

作为国内拔河领域的知名队伍,这支以鞍钢一线职工为班底组建的拔河队,2010年首次代表中国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就获得女子500公斤级冠军,为中国拔河项目赢得首枚世界金牌,实现历史性突破。

此后,鞍钢拔河队代表国家多次参加世界锦标赛和世界公开赛,开启了鞍钢人的“夺金”之路——

在2018年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上,鞍钢拔河队第三次蝉联世锦赛女子500公斤级冠军,拿下女子540公斤级亚军,首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得混合600公斤级冠军、在世锦赛俱乐部公开组比赛中获得男子640公斤级亚军,实现新的突破。

在2021年中国拔河俱乐部公开赛和全国拔河精英赛中,鞍钢拔河队包揽全部级别冠军。

在2023年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上,鞍钢拔河队获得女子540公斤级冠军、男女混合580公斤级季军、女子500公斤级季军,收获一枚金牌、两枚铜牌……

鞍钢拔河队不负众望,凭借坚定的战术执行、默契的技术配合、顽强的意志品质,在比拼中势如破竹、强势夺冠,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中国拔河运动的硬核实力。

每一次为国出征的机会对拔河队队员来说都弥足珍贵,但比赛中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总会不期而至。

在2024年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的首日赛上,鞍钢拔河队不敌队员大多是高中生、体能优势巨大的中国台北队,错失女子500公斤金牌。

“论体力,我们不占优势;论人数,对方是我们人数的好几倍,采用疲劳战术轮番轰炸我们。”面对强悍对手,拔河队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临时调整作战方案,取消了接下来第二天的比赛,迅速调整状态,准备以最好状态迎接第三天的比赛。

“当时,我们整个队伍都面临着巨大压力。调整了作战方案,又主动放弃了一场比赛资格,如果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那会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鞍钢拔河队女队队长田甜感慨道。

带着背水一战的坚定决心,鞍钢拔河队走上女子540公斤级的赛场,以超强的意志战胜中国台北队,夺得了最终胜利。

鞍钢拔河队主教练闫士安表示:“我们要在世界舞台上展示中国钢铁工人的力量!”

磨炼技巧:

打造无人匹敌的钢铁大力士

“比赛有输有赢,从领奖台下来的一刻,这场比赛就结束了,但技术的改进和积累不能停。” 闫士安告诉记者。

成立至今,鞍钢拔河队成绩斐然,但队员们没有丝毫松懈,仍然日复一日坚持训练。鞍钢拔河队的训练场地位于鞍钢体育馆,每天下午1点到4点是拔河队雷打不动的训练时间。在狭长的拔河队训练室里,12米长的赛道上,伴随着整齐响亮的口号声,手中紧握拔河绳的八名女队员,踩着整齐的步点慢慢向后挪,拔河绳另一端的拉力器上,超过一吨重的“铁疙瘩”被缓缓拉起——即便是队内训练赛,队员们也毫不松懈、劲头十足。拔河队刚组建时,力量训练用的是麻绳和轮胎,而今训练器材早已换成新研制的拉力设备。

“这些年,拔河队能不断取得进步,离不开鞍钢集团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保证了队伍的训练时间和训练条件。”闫士安说。鞍钢集团人力资源部专门为拔河队制定队伍建设相关制度,鞍钢集团工会拨专款购买拔河组合训练器材,给予拔河队全体教练和队员极大的支持、鼓励和信心。

竞技拔河是集体项目,每队出场8人,一方将另一方拉过4米距离即赢得比赛。规则看似简单,但在赛场上,队员依次排开后头尾相距8米至10米远,如何配合发力,全靠绳上的感觉。

“拔河制胜的关键在于强大的合力,八个人在一根绳上,需要一条心、一股劲。”鞍钢拔河队教练员谷冬梅一边说,一边让队员们演示——头绳、尾绳配合发力,头绳往后一拉,尾绳往下一沉,长绳开始移动,渐渐得出胜负。

田甜告诉记者:“比如教练打一个手势,我们就知道要进攻或是要防守。我在前面喊一句,后面的队友就知道我们现在又该蹬了,或者是身体该站起来一点,还是沉下去一点。”

这种默契来自队友间多年的反复训练和磨合。

拔河在鞍钢一直有非常好的基础,最多的时候有100多支队伍,下班后或者休假日,职工们总喜欢在一起交流切磋。2006年,鞍钢考虑到拔河作为职工运动项目覆盖面更大,更能体现钢铁企业职工的力量,便鼓励鞍钢业余田径队转型。

“一开始,思想上肯定是不愿转的。干田径的时间长了,业务熟练,队伍也经常在全国各种比赛中拿第一。而换拔河,一切得从头来,所有的技术环节都要现学,怕干不好。”正当闫士安犹豫的时候,时任鞍钢工会负责人的一句话触动了他,“国家现在大力发展拔河运动,我们可能有机会代表鞍钢走出国门,站在世界的舞台上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于是,闫士安毅然决然地承担了拔河队教练的任务,这一做,就是将近20年。

对于半路出家的拔河队队员们来说,转型最难之处就是所有技术环节都要重新学习。2008年以前,鞍钢拔河队取得的最好成绩仅是全国比赛的第四名,闫士安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2008年2月底,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在意大利举行,这为鞍钢拔河队在世界大赛舞台上近距离学习先进技术提供了机会。闫士安带着相机来到现场,把比赛画面一一记录下来,再同团队细细研究,为的就是“找出最上劲儿的方式”。

“鞍钢拔河队刚刚成立时,国内的主流技术是躺身式姿势,我们队员都是初学乍练,跟腱较硬,脚掌压不住地面。”闫士安说,“没有哪一套技术是可以直接照搬就能用的。从意大利回来后,我们在借鉴世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板凳式拔河姿势,能够让队员的脚掌完全接触地面,大大增强了摩擦力。”3个月后,带着新技术参赛的鞍钢拔河队夺得当年的全国拔河锦标赛男、女队冠军。

田甜至今仍对那年的比赛情景念念不忘:她们参加的是女子组520公斤级决赛,结束哨音响起,鞍钢拿到了冠军,场下的替补队员和啦啦队一拥而上,抬着她们欢呼离场。

对田甜和鞍钢拔河队来说,那是一场意义重大的胜利。“这意味着鞍钢拔河队可以站上更高的平台,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

拔河项目比拼的是团队的综合能力。为了增加力量,队员们要一点点挑战超出自身体重的拉力训练。目前,鞍钢女队8名参赛队员的体重之和不足500公斤,而全队的拉力已经达到800公斤。

拔河这项运动,不仅要拼体力,还要拼战术。

比赛中,队员通常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站位,个子最高的在最前面做头绳,体重最大的在最后做尾绳,教练则在一旁指挥。闫士安说,“双方体重基本一样,一开始都会有一段僵持时间,何时进攻就是门学问了。队员在绳上能感受到对手力气大小,教练员在旁边能更全面地观察对手的状态,一旦发现破绽,立即组织进攻。”

“拔河看起来简单,其实也有很深的学问。比如站在队伍最前方的头绳,相当于队伍的眼睛,要时时感受对手的变化,保持队伍的稳定,同时向同伴传递准确的信息。” 闫士安常跟队员们说的一句话就是“8个人拧成一根绳,团队比拼不是比谁最强而是比谁最弱。”

永不放手:

拼的就是鞍钢人骨子里不服输的精气神儿

“一根绳、一股劲、一个梦、一条心,不断挑战,永不放手。”看到鞍钢博物馆二楼的“魅力鞍钢”展厅里的鞍钢拔河队历年成绩,参观者都会由衷地对这支出自鞍钢集团的国家队表示赞叹。

“这次我们获得金牌,除了战术上的成功,更重要的就是队员们的坚持。”鞍钢拔河队领队告诉记者。拔河队从北京出发,换乘了三趟航班,辗转40多个小时才抵达赫尔辛堡,还没来得及倒时差就投入到比赛中。

“别看每场比赛的胜败只在短短几分钟,但对体能和耐力要求很高,更何况队员们在四天内就赛了35场。坚持到最后取得的胜利,全靠着队员们的拼劲儿和韧劲儿。”谷冬梅说。

每当被问到制胜的关键,拔河队的队员们总是这样回答:“要说我们在赛场上,和对手拼的是什么,拼的就是鞍钢人骨子里不服输的精气神儿。”

一根长绳,双方对阵,动作专业,步调一致……“不管是训练还是比赛,谁也不能掉队,就像一根绳,少了哪股都不行!”队员张桂艳告诉记者。拔河是一项力量性十足的竞技项目,基本动作看似简单,却需要成百次上千次练习。大家这种不愿拖集体后腿的强烈心态,变成了训练和比赛时的强大意志力。

刚开始练拔河时,队员们每天握着粗绳子,磨出了血泡就挑破继续训练。经常是这块肉皮还没好,那块肉皮又裂开了个口子,每一次握绳都钻心的疼。

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队员们手掌上的老茧结了一层又一层,越厚越爱裂,反复脱皮,训练用的麻绳上都留有被汗水和血水浸渍的痕迹。有11年队龄的队员胡艳丽笑着说,“手磨破了,我们就缠着纱布继续练,膝盖胳膊磕伤了,也都咬牙坚持。”

“一说拔河,大家都觉得是个趣味项目,其实,长时间的发力对体能和耐力要求很高。每场拔河比赛全程也就4分钟左右,需要全力以赴,非常考验选手意志品质。”

作为女子拔河队中年龄最大的队员之一,48岁的田甜仍然在比赛中担当头绳或尾绳的重要位置。“虽然我的身体条件跟年轻队员没法比,但我可以比年轻队员练得更多。”因为膝盖有伤,她训练时没法做负重深蹲,她就做腿部蹬举。130公斤的蹬举,每组120个,她每天会多做好几组。

近20年间,拔河队中的队员来了又走,有些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不适合长年累月的高强度训练,有些是改行去做其他工作,但更多的队员选择了坚守。谷冬梅、张桂艳、田甜……她们和闫士安一样,在近20年的时光中,始终选择了坚守在拔河队。

“我们是从鞍钢走出来的队伍,一代代钢铁工人的光荣和坚守,在训练和比赛的艰难时刻总会给人以信念和力量!”谷冬梅说。

近几年,鞍钢拔河队迎来了新老交替的“磨合期”。年龄最小的新队员史思雪今年只有24岁,和田甜的年龄差了整整一倍。新队员加入后,团队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需要提高默契程度。“整个磨合期大概有一年的时间,虽然大家训练都很努力,但默契这个事必须靠时间来强化。作为新队员也要尽快融入团队中,拧成一股绳。”史思雪说。

望着训练室墙上的赛场照片,田甜感慨地说:“每次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看着国旗升起的时候,心里总有说不出的自豪,那是用多少钱都换不回的荣誉。我们想把赛场上那种奋力拼争的劲头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传递给每一名鞍钢职工。还有两年,我就退休了,这辈子能在鞍钢拔河队光荣退休,值了!”。

一场比赛收官,鞍钢拔河队正为下一场比赛积蓄力量。对于主教练闫士安来说,他已经有了新的梦想——带领鞍钢拔河队在2026年世界室内拔河锦标赛上争得冠军,亲眼看着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