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台“小北京”收音机


孙玉林

1975年2月4日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辽宁海城遭遇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我家的三间房被强烈地震给震倒,我家唯一的一台“北京牌电匣子”也难逃厄运,被掉落的砖瓦砸得七零八碎,再也听不到它那清脆悦耳的声音了。每当想起它,我的脑海里就会勾起对往事的回忆。

记得我小时候,父亲在大学任教,工作十分繁忙。父亲是历史教师,特别酷爱戏曲,对政治时事也颇关心。他去商店购买了一台当时最时髦的“北京牌”收音机。这台收音机体积不大,只有30厘米长、20厘米宽、20厘米高,因此,父亲就习惯地叫它“小北京”。上世纪50年代能买得起一台收音机己经是很不错的家庭啦!自从有了这台“小北京”收音机之后,父亲爱不释手,就把它放在床头,不允许我们随便鼓捣,生怕弄坏了。只要一有闲空,父亲就打开它,不是听戏曲、评书就是听《新闻联播》。我还清清楚楚记得父亲收听《杨乃武与小白菜》《梁山伯与祝英台》《铡美案》等20多种戏曲时那种全神贯注的劲儿,直至夹着的烟卷烫着手才惊觉。听到入神时,他还能跟着唱上几段,那种韵味十足的京腔不亚于一般的戏曲演员。有时候晚上心情舒畅时,他还带着我们兄妹三人去大戏院看戏。父亲还喜爱听评书,特别爱听当时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杨天荣说的《大唐演义》《三国演义》等评书。闲暇之余,父亲将他渊博的历史知识与评书融为一体,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历史人物故事,不时引来我们一阵阵笑声。

父亲十分关心国家大事,无论工作怎么忙,每天早上6点30分和晚上19点钟就会准时打开收音机,收听《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晚间的《新闻联播》节目。这些成为他老人家生活中最愉悦的一部分,也为平日里与同事谈论国家大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受父亲的熏染,年幼的我也对这台收音机产生了兴趣。当时最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是每天下午17点钟的少儿节目。每天放学回家完成作业之后,我早早就守候在收音机旁,准时打开它,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讲故事专家孙敬修老人亲切和蔼、声情并茂地给少儿讲故事的声音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孙敬修爷爷广泛借鉴古今中外、民间故事的优秀素材,捕捉儿童好奇的心理特点,编写了大量趣味横生的故事。他用声音塑造的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故事人物形象,使我和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懂得了什么是真善美和假恶丑,他也成为我和小伙伴们生活中最尊敬的良师。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更新换代,过去那种老式收音机早已被如今的电视机、手机所取代。每当晚上19点钟从电视里看到新闻联播时, 我就会想起那台“小北京”收音机,那种温暖无法用语言描述。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虽然我们家几经搬迁,但是这台收音机始终伴随着我们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也成为我们家的一位“成员”,它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给我们带来无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