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弄坪上春潮涌 踔厉奋发向新程

——写在鞍攀重组十五周年之际

弄弄坪攀钢全景图攀钢记者站 何仁江 摄

攀钢记者站  胡毅

以文化融合之力

铸牢“同一个鞍钢,同一个梦想”文化共识

“企业长青,文化为魂”。

文化,是推进重组企业“身合”的关键点、“心合”的催化剂、“力合”的能量源。2010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决策部署,鞍钢和攀钢两家央企成功牵手,攀钢由此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鞍钢集团总部位于辽宁,承载着“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的厚重历史;攀钢扎根四川,诞生于三线建设的“不毛之地”。虽然鞍攀文化有建设历史的同源,但南北地域差异和管理方式、职工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融合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攀钢党委按照鞍钢集团党委的决策部署,以文化融合之力,加速融入,推动鞍钢文化在攀钢深植厚培。

强化顶层设计。精心部署弘扬“鞍钢宪法”精神、传承鞍钢文化的重点任务,召开党委常委会、党委书记专题会,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将“鞍钢宪法”及其新内涵、《鞍钢集团文化宪章》等内容纳入各级学习、研讨交流、专题辅导中,在《攀钢日报》《攀钢视窗》理论专版、专栏上刊发学习践行“鞍钢宪法”精神体会文章,深度阐释鞍钢文化。

推动具体实施。印发实施《攀钢关于进一步传承弘扬鞍钢文化的实施方案》,以加快鞍钢文化在攀钢的“深化、内化、转化、固化”为要求,以铸牢“同一个鞍钢,同一个梦想”文化共识为重点,以打造“心相通、情相融、意相随、力相合”干部职工队伍为目标,实施“四强四化”文化融合工程,制定20项重点任务。同时,建立工作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季度跟踪落实,督导各子分公司(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保障、强化指导考评,切实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强起来。

发挥载体作用。大力开展以传承鞍钢文化为主题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通过跨区域人员交流、挂职锻炼、参加鞍钢集团职工运动会等引导职工融入鞍钢文化。同时,规范应用鞍钢集团视觉VI,有序做好管理整合企业文化导入,利用进博会、冶金展、西博会等主流展览展示平台展示鞍钢文化品牌形象。

一系列有效举措为推动鞍钢文化在攀钢深植厚培找到了好方法、好路径,统一了文化价值理念、文化建设体系和文化传播阵地,实现了身份认同、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特别是在每年新入职大学生培训中,将“鞍钢宪法”精神、鞍钢集团战略目标、鞍钢红色文化等作为入职培训“第一课”,引导他们积极做鞍钢文化的传承者。

在“同一个鞍钢,同一个梦想”的浓厚氛围中,文化融入工作取得成效:攀钢“文化赋能,品牌引领,打造世界一流钢轨金色名片”文化建设成果获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典型案例,2家基层单位获评鞍钢首批企业文化优秀单位;央视“中国新质生产力”大型专题报道以《攀钢之轨》推荐鞍钢集团优势产品;攀钢矿业009号电机车和攀枝花平峒两个工业遗产代表鞍钢集团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矿业行业)目录;攀钢职工梁恩荣、余晓冰获评第三届“鞍钢楷模”。同时,形成了《以鞍钢文化为遵循,在“第三极”战略背景下钒钛产业文化建设的做法与进展分析》等一批有价值、有分量、能应用的研究成果。

推动鞍钢文化在攀钢深植厚培,最终要体现在企业的业绩增长和竞争力提升等方面。近几年,攀钢积极融入新鞍钢建设,有力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生产经营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2024年,攀钢经营业绩跑赢大盘,利润规模在鞍钢集团各制造基地中位居前列,在周边钢企中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攀钢经营业绩持续飘红。

15年来,“鞍钢宪法”精神实践在攀钢沸腾的钢水中、职工奋斗的汗水里,鞍钢文化的内涵正被攀钢人所理解、所认同、所内化,为企业发展汇聚起强大的思想合力。

以技术攻坚之擎

激活发展新动能  凝聚打造第三极澎湃动力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调整发展,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集团……2010年,带着这样的使命,鞍钢与攀钢重组为鞍钢集团。

鞍攀重组,志在做大、做优、做强。

在加快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的“双核”主产业链的同时,鞍钢集团重点培育、重点发展包括钒、钛等多个产业组成的产业集群,正式启动“第三极”规划,加快构建“双核+第三极”产业发展新格局。

攀钢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第一动力,专注重大项目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注重创新生态培育,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合力和实力:主导成立国家钒钛产业联盟,3.5万吨海绵钛扩能项目实现全线月达产目标,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时间无言,奋斗有声。每一次技术进步、每一项突破成果,都是攀钢全面打造鞍钢集团“第三极”排头兵的生动实践,都是为新鞍钢高质量发展而书写的奋斗篇章——

攀钢钒板材厂组建由工艺技术专家牵头的工艺、设备、控制等专业技术团队,突破产线设计极限,以新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批量生产出厚度为13.75毫米的热轧卷,成功进入云南制管行业新市场,其产品性能和加工性能获用户好评。践行国家“两新”政策,抢占冷轧宽板市场,率先在国内同类型机组量产宽度为1250毫米的普冷钢板,广泛应用于门业、制管、家电等行业,用户反馈良好。推动冷系产品迭代升级,提升产线效率和效益,率先在国内批量生产出家电用新产品。

攀钢钒钛股份攀枝花钒制品分公司推动技经指标不断优化,保持了钒产业良好发展势头,连续多年实现盈利。2024年,攀钢钒钛股份攀枝花基地氧化钒收率、钒铁收率同比分别提高0.12%、0.07%;西昌基地钒铁收率同比提高0.05%;北海区域高钒铁收率稳定提高;钒融科技先后开发出特殊用途钒铝合金及储氢合金等新产品,成功生产出高品质粉钒;申报专利43项,牵头制定行业、团体标准2项,获评省部级和协会科技成果2项;西昌钒制品被认定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2025年上半年,攀枝花钒制品分公司主要生产技经指标持续优化,展现出非“钒”担当。

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始终牢记开发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的使命责任,全力构建第三代技术体系,为原创技术研发和钛金属新材料产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该院加强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布局,推进原创技术攻关,目前已形成氧化钒清洁生产、高钙镁钛原料熔盐氯化等一批新技术并实现产业化转化,成功培育千万级产值钛焊丝产品,制备出的氧化钪、高纯金属钒、镓基液态金属、钒酸铋颜料等新产品已初步具备产业化条件,开发超软钛、PG5过共析钢轨、高韧性薄铝硅镀层热成形钢等一批新产品并推广应用。

金沙江畔,铁流奔涌。整合以来,攀钢按照鞍钢集团战略部署,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转型升级新引擎。

以深化改革之剑

破除历史桎梏  开辟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

面对市场大潮与转型阵痛,攀钢深刻认识到,唯有深化改革,才能重塑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自鞍攀重组以来,在鞍钢集团党委坚强领导下,攀钢党委强力推进人力资源优化改革,深入开展“处僵治困”专项治理,持续深化产品、产线、产业结构调整等革命性举措,扭转了生产经营被动局面,重构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攀钢改革专项工程得到国务院国资委和鞍钢集团的充分肯定,攀钢人力资源优化工作荣获第24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入选国家行政学院改革成功案例,并在全国政协第70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上介绍经验;

攀钢钒钛股份入选“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名单,实施方案被国务院国资委评定为A+级,成都材料院获评“科改示范企业”标杆,积微物联获评优秀“双百企业”;

攀钢三项制度改革2023年被鞍钢集团评定为A档、2024年在鞍钢集团评估中排名第一,全员劳动生产率较“十三五”末提升26.17%。

近几年,攀钢党委贯彻落实鞍钢集团深化改革相关部署,坚持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转变思想观念,打破思维定式,深化整合融合,实现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两不误、两促进。

实施普钢一体化管控。按照鞍钢集团“子企业间同类业务整合、子企业内部相邻相近业务整合、以业务驱动为核心的管理职能整合以及鞍本整合融合”的工作主线,攀钢以攀钢钒为主体,对西昌钢钒、物贸公司、国贸公司等单位实行全要素一体化管控,构建新的体系和机制,推进产线协同、供产协同、专业协同,快速增强市场协同应变能力和产品盈利能力,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实施公务车专业化整合。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精神,按照鞍钢集团专业化整合与管理架构重塑要求,攀钢以原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对四川省内各子分公司(单位)具有整合协同效应的670余台公务车辆及其业务进行整合,建立公务车“管理、服务”一体管控新模式和“一中心+多站点+驻勤”服务新模式,公务车减少至422辆、减幅38%。

实施物流专业化整合。由西部物联全面承接攀钢物流专业化整合工作,对攀枝花、西昌、江油等六大生产基地物流业务进行专业化整合,构建具有攀钢特色的“管干一体、责权利对等”物流管理创新模式,实现供应、生产、销售物流业务一体化管控,物流费用大幅降低。今年上半年,降低物流费用8299万元。

实施多元产业整合。2025年1月1日,攀钢以工程公司为主体,对生活公司、原综合服务中心、北京宾馆等6家单位实行一体化管控,聚焦“做专做精工业服务产业,做优做强城市服务产业”,构建专业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多元产业协同降本取得明显成效。

攀钢的产业版图在改革中重塑,抗风险能力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想改革、会改革、能改革、敢改革蔚然成风。攀钢钒完成厂级机构整合,撤销原热轧板厂和冷轧厂成立板材厂,实施轨梁厂一体化管理金属制品公司;优化机构,机关管理模块减少45个;推进吊车专业化整合、变配电和水处理专业化管理,构建厂直管倒班作业区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攀钢矿业朱兰铁矿分公司实施业务管理制度改革,将矿破系统、岩破系统、采抛产线、土抛产线集控室以及各作业区调度室整合至集控指挥中心,实现全域全流程集中操控。西部物联整合攀钢钒、攀钢矿业、鸿舰公司3家单位铁路专用线及相关业务,降低运营成本。

历史的嘱托言犹在耳,时代的召唤激荡人心。如今,东北黑土地的豪迈、西南大山的坚韧、三线建设的赤诚、新时代创新的锐气已交融淬炼为一种独具攀钢特质,映照时代光芒的奋进之光,驱动攀钢昂首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为鞍钢集团加快建设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