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汽车用钢 贡献青春力量

——记攀钢2025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研究院汽车与家电用钢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常智渊
作者:本报记者 赵华敏 通讯员 邓寓轩 王敏莉

本报记者 赵华敏 通讯员 邓寓轩 王敏莉

9月1日,在研究院汽车与家电用钢技术研究所里,一位面容清秀的小伙正在电脑屏幕前和同事讨论新研发汽车钢产品技术参数。小伙叫常智渊,是研究院高表面冷轧汽车钢项目团队经理、研究员。作为团队负责人,他带领团队成员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为攀钢汽车用钢研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获评攀钢2025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怀揣梦想扎根攀钢

要说起与攀钢结缘,那是在常智渊博士毕业后。2021年,他放弃某研发平台的优厚条件,毅然来到攀钢,决定扎根在这片热土上,追寻他的钢铁梦想。“钢铁是工业的脊梁,汽车钢更是支撑国家汽车工业的筋骨。”常智渊谈起那时的选择,眼神仍然充满坚定。

为实现汽车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车身重量,进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污染),在与汽车钢打交道的无数个日夜中,常智渊总是埋首于科研实验与学术讨论之间,在实验室与办公室间来回穿梭。他主动承担起基础的实验记录与数据分析任务,反复琢磨钢材在拉伸、弯曲、碰撞下的微妙变化,那些细微的应力曲线与金相图谱,(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