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成优化机器人在线切割轨迹。
通讯员 谷艳 文/图
8月19日,笔者来到攀钢钒轨梁厂方坯在线切割机器人工作站,只见一台庞然大物立在2号拉钢机东侧。当一根红彤彤的方坯被辊道送到指定位置时,机器人瞬间灵动起来,悬空的手臂在俯下的同时敏捷完成定位,随即从指尖喷射出一股炙热的火焰,精准地对方坯头进行切割。火花飞溅中,坯头废料掉落至输送线。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一
“方坯在线切割机器人能如此灵巧、精准,得益于我们的精益管理和技术攻关。”该厂点检员刘俊成介绍说。
3年前,该厂采用人工火焰切割方坯断面,每班最多能处理25%至33%的坯料,不适应轧制生产工艺节奏。为此,该厂引进方坯在线切割机器人,旨在解决人工切割慢、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初到岗位的机器人“任劳任怨”,但职工发现它有点“呆”,常因方坯偏移距离大、目标点位脉冲超限、传感信息错误、采样点不足等故障,导致钢坯切割效率徘徊在50%至70%之间。如何让机器人更高效运行,成为困扰技术人员的一个难题。
该厂设备室将方坯在线切割机器人改进作为精益管理提案进行立项,组织张岩峰、邓国军、刘俊成、杨涛等一批技术骨干成立攻关组,开展技术攻坚,努力让机器人实现华丽蜕变。
二
该厂技术人员以机器人工作站原设计项目为基础,将设备操作原理、识别系统、火焰切割系统、废料收集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等逐一分解,找出优化空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研判。
攻关组成员根据生产工艺实际以及切割精度要求,拟定了优化机器人切割轨迹、调整拉钢机控制器等技改思路。刘俊成作为攻关组主要成员之一,与同事一起努力,奔走于生产和设备部门,与轧线操作人员深度交流,反复修改、调试程序;张岩峰、邓国军协调设备室“挤出”部分经费订购10台抱闸电机,增设控制系统程序,实现硬件升级,保证钢坯停止切割后不在辊道上纵向移动;邓峰、杨涛作为该厂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提出增设多组导向装置,对钢坯横向偏移进行纠偏的合理化建议;点检员夏骏、韩成志、张畛胜配合攻关组重新编译机器人运行程序,缩短机器人切割等待时间……
三
经过攻关组成员的不懈努力,直切控制程序重新植入机器人;钢坯输送线上新加装的定位挡板、辊道导向装置、抱闸电机等新添设施在生产线上严阵以待。
一块红红的钢坯缓缓进入输送辊道,机器人的定位识别系统开始精准捕捉点位信息,直切程序与火焰切割系统在钢坯到位后瞬间激活,机械手臂凌空一转,随着指尖火焰枪一沉,“嘭”地一声,一束烈焰对钢坯开始精准切割。机器人配备的烈焰枪精确完成了直线、圆弧插补和点对点的动作切换,完美诠释了高效、精准、智能化作业的要求。
方坯在线切割机器人运行更加高效稳定,减轻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如今,经过不断优化辊道、拉钢机程序,机器人切割一支钢坯从原来的150秒缩减至110秒,切割率从70%提升到97%,为提高轧钢产量与质量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