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生态蝶变:四季花海景区焕新登场。
特约记者 蒋沛含 文/图
初秋,正午的阳光很暖。从远处眺望攀枝花东区阿署达四季花海景区,1000余亩生态园林景观巧妙构成一幅层次分明、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谁曾想,这里曾是一座国内坝体最高、安全服役年限最长的大型尾矿库——马家田尾矿库。巨大的变化,是矿业公司以实际行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修复治理的成功实践。
清洁生产
重塑矿山“生态脉络”
走进矿业公司选矿分公司磁选作业区,让人不禁感慨这里良好的生态环境。高高伫立的隔声设施,将厂区内生产设备的噪声牢牢锁定,周边花草树木生机盎然。“我们通过生产全链条绿色发展,重塑了矿区的‘生态脉络’。”矿业公司环保管理人员介绍说。
面对露天采矿的生产实际,矿业公司下大力气全面抑制穿、采、运、排全流程扬尘。在采场、排土场等部位采取湿式作业,铺设全长9000余米的抑尘高压管网,整治道路扬尘;新增布袋式除尘器、干雾除尘器、喷雾式水炮抑尘装置等,实现扬尘综合治理;实施选矿老破碎除尘系统改造等环保治理项目,推进节能减排;将流程选别后的尾矿进行浓缩,输送至中沟湾尾矿坝,对尾矿浆自然沉降后产生的澄清水再回收利用,使选矿生产水的复用率提高到95.39%以上。
持续加大资金投入,针对生产系统产生的噪声,先后完成选矿磁选主厂房房顶及北侧增设隔声设施、朱兰铁矿尖山风机房噪声治理工程。近年来,选矿分公司四面厂界噪声昼间、夜间监测均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的规定限值。
2017年至今,矿业公司实施生态恢复治理项目165项,投入约6.69亿元,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先后荣获“首届全国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先进矿山企业”“四川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优秀矿山企业”“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等荣誉。
生态守护
实现矿区“焕然一新”
进入10月,朱兰铁矿分公司肖家湾排土场依旧绿树成荫、草木葱茏。矿业公司坚持每年对本部和新白马片区的采场、排土场进行生态恢复。截至目前,矿山整体绿化率达41.73%。
马家田尾矿库主要用于堆存来自选矿、选钛生产线的尾矿,被誉为“黑湖宝藏”。2020年12月,矿业公司稳步推进尾矿库区闭库方案实施,完成2300多亩滩面覆土和156.8万平方米植被绿化等建设项目。2022年6月成功完成闭库,昔日“黑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公园“打卡地”。
石灰石矿自1970年成立以来,按生产规模120万吨/年计算,尚可开采30年。成立于1983年的苏铁保护区,在199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着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持续推进,石灰石矿采场及排土场被划入了苏铁保护区红线内。矿业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2018年10月,石灰石矿采场全面停止开采作业,2019年10月按期完成生态恢复工作。目前,石灰石矿的矿山修复已投入资金近1亿元,复绿面积超过2500亩。马家田尾矿库生态转型、石灰石矿退出苏铁自然保护区,均入选美丽攀枝花建设第一批优秀案例。
数智赋能
打造绿色矿山“升级版”
在朱兰铁矿分公司智慧管控中心,操作人员坐在如同游戏舱一样的“智控座舱”里,全神贯注地盯着高清屏幕,通过高速稳定的5G网络,远程精准操控数公里外采场上庞大的钻机、电铲、矿用汽车和挖掘机。智能化矿山建设实践背后,是矿业公司以数智化转型驱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层战略。
2021年,矿业公司携手华为、中国移动攀枝花分公司等单位,率先在国内冶金矿山行业探索实践5G远程采矿。随着朱兰铁矿5G无人采矿项目建成投运,让职工远离了噪音、粉尘、塌方等危险因素,绿色发展之路更加畅通。
选矿分公司尾矿输送过江管道存在泄漏风险,以前靠人工巡检,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安全环保风险较高。今年,矿业公司积极推进尾矿过江管道泄漏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在过江管道沿线建成覆盖23个点位的视频监控摄像机,运用AI识别技术,实现矿浆泄漏识别并预警,提高响应速度,确保生产顺行。
新白马公司田家村2号矿石破碎站及胶带运输系统在山间蜿蜒伸展,犹如一条绿色长龙,蔚为壮观。新建成的这套系统,与传统的汽车运输相比,成本降低近50%,而且更加低碳环保。始于新白马公司精尾作业区的国内运行压力最高、全长97公里的铁精矿高浓度长距离管道输送系统,把铁精矿源源不断送往西昌钢钒,每年输送量达290万吨。这也是矿业公司近年来打造绿色矿山的重点工程。
下一步,矿业公司将新建能源智能管控系统,建成投运后可实现28个变配电站、供水站集中操作、远程监控,降低铁精矿能源单耗,持续提升数智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