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思红在认真观察炉况。
通讯员 何勇 杨荣 文/图
烈焰熊熊的高炉上,职工的钢铁意志得到淬炼。在西昌钢钒炼铁厂,有这样一位老职工,用36年的时光默默守护着一座炉、一班人。他就是该厂三高炉乙班炉前组长常思红。
一
1989年,常思红跨入原攀钢炼铁厂的大门。生产现场高温扑面、铁花飞溅,职工古铜色的脸上汗水如注,这样的场景让常思红心生敬畏,同时萌生了对未来的期盼。
他从最基础的操作学起,铲渣、看火、堵口、开口,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练习,每一个细节都牢记于心。工作辛苦,他从不喊累。通过几年努力,他从一名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铁口班长。
2011年,常思红主动请缨到西昌钢钒炼铁厂,担任三高炉乙班炉前组长。他深知,炉前操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天提前到岗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成为他多年坚持的习惯。他抓好控制室和炉口之间的设备巡查,仔细核对上一个班的出铁量、打泥量、铁口稳定性、风压参数……这些都是判断炉况的信息。常思红说:“炉子是有生命的,你得听懂它说的话。”
常思红与铁口班长认真分析高炉生产状况,精准设定每一轮出铁间隔时间,完善打泥操作方法,保持铁口深度稳定,确保开口成功率达99%以上。常思红通过极致负责的努力,为高炉长期稳定顺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常思红个子不高,笑容憨厚,可一旦走近高炉,整个人就像换了副面孔——眼神锐利、神态专注,仿佛一位老中医正在“望闻问切”:仔细听风机的运转声,观察铁水的颜色变化,测量沟料的厚度,判断泥炮的压强程度……
通过36年的辛勤工作和刻苦钻研,常思红练就了一身“真功夫”。他能凭一丝异响准确判断出设备异常部位,然后协调组织检修,避免事故发生。工友们都说:“有老常在岗位上,心里就踏实。”他成了同事心中的高炉“守护者”。
三
不仅技术过硬,常思红还想方设法抓好班组管理。他说:“炉前操作要稳顺,需要职工共同努力。一个人再能干,也比不上大家齐心协力。因此,必须发挥整个班组的生产积极性。”
他善于察言观色,了解职工身体状况和情绪变化。谁家有困难、谁情绪低落,他都默默记在心里,找机会与职工谈心。他推行“班前五分钟安全会”“事故预想模拟演练”,让安全理念深植职工心中。他带领乙班多次在作业区劳动竞赛中取得佳绩,并长期保持安全事故为“零”的好成绩。
对新入职的年轻职工,他总是不厌其烦手把手地教导,传授各项技能。他经常对徒弟们说:“最初开始炉前作业时,稍慢一点不要心慌,但绝对不能出错。”如今,他带的徒弟都能独立顶岗,有的成了技术骨干,大家都念念不忘常思红的严厉与温暖。
站在高炉主沟边,热浪翻涌,火星四溅,常思红紧握钢钎、目光炯炯,如同出征的战士。36年来,他见证了攀钢炼铁工艺的变革与发展,从青丝坚守到了白发。